英特尔牵手英伟达,GPU之路何去何从?
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,芯片行业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。近日,英特尔与英伟达这两大芯片巨头达成合作的消息,如同一颗重磅炸弹,在科技圈掀起了惊涛骇浪。这一合作不仅引发了市场的强烈震动,更让人们对英特尔的GPU业务未来走向充满了猜测。而英特尔方面迅速发声,明确表示即便
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,芯片行业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。近日,英特尔与英伟达这两大芯片巨头达成合作的消息,如同一颗重磅炸弹,在科技圈掀起了惊涛骇浪。这一合作不仅引发了市场的强烈震动,更让人们对英特尔的GPU业务未来走向充满了猜测。而英特尔方面迅速发声,明确表示即便
双 GPU 架构或许将在新工具的加持下重获新生。YouTuberETA PRIME近日展示了一种新颖的游戏 PC 配置:在同一台机器上同时使用Nvidia RTX 3060和Intel Arc A380,并借助 Steam 平台上的Lossless Scali
别让“上云”变“上坟”——当数据合规警报拉响,越来越多企业把AI搬回自家机房。这篇入门手册带你零门槛搭一套私有化AI:从GPU选型、容器编排,到模型蒸馏、权限网关,每一步都给出开源脚本与踩坑清单。读完你就能在防火墙内跑通第一个大模型,让“算力自由”与“数据安全
9 月 18 日,英伟达与英特尔共同宣布达成长期战略合作,英伟达将以每股 23.28 美元的价格购入英特尔约 5% 的普通股,总额达 50 亿美元。这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,而是一次深度绑定:两家公司将联合开发多代定制芯片产品,目标直指数据中心和个人电脑两大核心市
不知道大家在看完了双方这一公告的内容后有什么感受,但对于我们三易生活来说,这的确让我们在各个方面都感到兴奋了起来。为了让大家能够更清楚地看懂英特尔与英伟达此次合作可能会带来、对各方的影响,我们也尝试对其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解读。
据CNBC今日报道,英伟达已斥资超过9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64亿元),聘请了美国AI网络芯片创企Enfabrica的创始人、CEO、总裁Rochan Sankar及其员工,并获得了该公司技术授权。
每年九月发布会扎堆,朋友圈总有人晒“刚提1TB皇帝版”,结果三个月后挂闲鱼喊“99新小刀”,看着都替钱包疼。手机这玩意儿,说到底是个高频工具,不是传家宝,把预算卡在五千上下,反而能淘到“别人看不出的低调好货”。我把还能现货下单的新机筛了三遍,最后留下四台“六边
根据合作协议,在数据中心领域,英特尔将为英伟达定制x86 CPU,由英伟达将其集成至AI基础设施平台;在个人计算领域,英特尔将生产并供应集成了英伟达RTX GPU芯片的x86系统级芯片(SOC)。
昨晚英特尔和英伟达宣布,双方将合作开发多代定制数据中心和PC产品,以加速超大规模、企业和消费市场的应用程序和工作负载。同时英伟达以每股23.28美元的价格购买英特尔普通股,总价为50亿美元。英伟达在GPU方面的实力毋庸置疑,外界一方面憧憬双方的合作将带来高性能
在 9 月 18 日,这两家巨头做出了一件震动科技圈的事:宣布达成横跨 PC 与数据中心的深度合作,英伟达将以每股 23.28 美元,入股英特尔 50 亿美元,约占后者 5% 股权。
在全球半导体行业风起云涌的2025年,Intel与NVIDIA于9月18日宣布的战略合作震动业界,NVIDIA以50亿美元入股Intel,双方将共同开发下一代x86芯片,集成NVIDIA的RTX GPU技术。然而,这一重磅交易引发了市场对Intel自有GPU产
根据官方披露,英伟达此次将以每股23.28美元的价格,投资50亿美元购入英特尔普通股。同时,双方将围绕AI PC和数据中心领域,联合开发多代SoC平台,核心合作内容包括:
记者从国产GPU芯片企业上海壁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壁仞科技”)了解到,壁仞科技正全力以赴推进新一代国产GPU芯片研发以及软硬件协同。壁仞科技创始人、董事长、CEO张文表示,将以“国芯、国设、国造、国用”为目标,不断缩小与国际主流AI芯片产品的差距,助力上
英伟达正推动上游供应商开发一类名为 MLCP(微通道水冷板)的水冷散热组件,以应对英伟达 AI GPU 芯片随代际更替不断上升的发热。
芯片行业这些年变化太快了,本来大家觉得台积电稳坐头把交椅,谁知道英伟达突然杀出来,市值一路狂飙,到2025年9月已经超过4万亿美元,这换成人民币就是超28万亿元,远远甩开别人一大截。
“服务器级别”不再是RISC-V的新闻。2025年,阿里玄铁C930已能在机架里跑百亿参数大模型,谷歌把RISC-V塞进TPU外围控制器,欧洲ExaNoDe原型机用RISC-V节点冲上了TOP10。消费者到底摸得到RISC-V的哪一寸肌肤?”
生态 gpu 程序包 imagination graphic 2025-09-17 21:09 9
量子计算公司IonQ CEO Niccolòde Masi 近日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,该公司计划在2027年推出搭载10,000个qubit(量子比特)的量子计算芯片,届时将彻底“淘汰”英伟达(NVIDIA)的Blackwell 构架GPU。他强调,即便传统
2023 年,英伟达的 DGX Cloud 高调登场,一台实例配备八块 H100,月租 36999 美元,定价直达天花板,也被外界视作英伟达挑战 AWS、Azure 这些老牌云厂商的信号。
过去三年,AI行情的演绎先后经历了ChatGPT带来“从0到1”的突破,Sora掀起第二波浪潮,海外科技巨头加注。如今,伴随算力需求从“训练”主导走向“推理”驱动,又迎来新一轮爆发。随着AI相关资本开支持续攀升,市场也快速计入未来的成长预期。
AI重塑产业,但也提出新问题。AI大模型时代对算力和能源(电力)的消耗呈指数级增长。在后摩尔时代,半导体技术创新如何赋能AI?而AI在应用端的蓬勃发展,又将如何反过来点燃半导体产业链的新一轮技术递进,从而为延续摩尔定律“另辟蹊径”?